从前善于打仗的人,先要做到自己不会被敌人战胜,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。不会被敌人战胜在于自己,可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。所以善战的人,能够创造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,但不能做到敌人必定被我战胜。所以说:胜利可以预见,但不可人为地强求。不可战胜的时候,要采取守势;可以战胜的时候,要采取攻势。 取守势是因为自己力量不足,取攻势是因为自己力量有余。 善于防守的人,隐藏自己仿佛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;善于进攻的人,发动自己仿佛在高不可及的天上,所以能保存自己的力量,而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。预见胜利不过是一般人得预想,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。通过战斗取得胜利而得到众人的赞誉,也算不上高明中的高明。
所以能举秋毫算不上力大,能见日月算不上眼明,能听见雷声算不上耳聪。古代所谓善于打仗的人,是战胜于那些容易被战胜得敌人。因此,善战者打了胜仗,没有什么聪明与勇敢的名声,所以他们能够取得胜利而没有失误和差错。没有失误和差错,是因为他们所采取的作战措施本身就是胜利的,已经赢得了那已处在必定失败的敌人。所以善战者,是立于不败之地,而又不放过导致敌人失败的机会。所以,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,然后才取同敌人交战。失败的军队则是先去匆忙交战然后才去争取胜利。善战者,修明政治并保持法度,所以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。
兵法有五原则,一时土地面积的丈量,二是物资的称量,三是出军多寡的数量,四是兵力强弱的权衡,五是战争最终的胜利。土地产生面积的丈量,土地面积的丈量决定物资的称量,物资的称量又决定出军人数的多寡,出军人数的多寡又决定敌我力量的对比,敌我力量的对比又最终决定胜负,所以胜利的军队好比是用铁称珠子那样处于绝对优势,而失败的军队则好比是用珠子称铁那样处于绝对劣势。
军事实力强大的军队发动战争是依靠人民,犹如从万丈高山上向溪谷放下积水,这就是军事上的形。
总结归纳:创造条件,伺机取胜。在生活中,孙子对我们的告诫也是非常正确的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,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,然后在等待战胜对手的机会。